查看原文
其他

亲密关系中,你必须知道的4个沟通秘诀

2018-01-24 👉 富书

一开口就是整个青春的张韶涵,你值得再红一次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晚婚了?

世界正在悄悄奖励人品好的人


作者:一木(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转载请加fushunamei

主播:依文

主播荔枝号:聆听依文(FM1390689)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必须知道对谁说,必须知道怎么说。

 

之前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视频很火,一位国外的父亲,在教育自己生气的女儿时说:


“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气,你可以生我的气、妈妈的气、妹妹的气,甚至是生自己的气,好吗?


我们依然爱你,你也不会受到影响,你的世界依旧一片光明。


每一次你像这样感到生气的时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心情里,好吗?你要接受它,尊重它,你要承认你生气了,然后慢慢放下,好不好?


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因为时间太久的话就会出问题,慢慢放下,克服它,有时候也可以直接停下来大声发泄,或者拿枕头出气。


而且我只是在逗你,就像有时候你开我玩笑一样。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它说开,这样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绝不会越过,但是你也得先告诉我,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


但是如果有时候我了解不够,我就做不到。”


父亲全程语气温柔还很小声,而且是蹲下来面对孩子,非常有耐心地慢慢说话。没多久孩子的情绪就逐渐稳定了下来,很快就恢复到快乐的状态。

 

有这样一位懂得沟通和理解孩子的父亲,这个女孩被无数人羡慕。很多网友评论说自己看哭了,觉得女孩好幸福,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家人会对自己说这些。

 

其实像这种有效沟通除了在教育孩子时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

 

面对亲密的人,如果我们在交流时过于直接,这里的直接是指不考虑对方感受和实际情况地诉说自己对于事情的看法,即使表达了内心,但对方要么会产生抗拒心理、要么情绪会变得低落。

 

如果拐弯抹角,试图让对方去透过委婉看本质,结果对方却总是思想偏离,沟通后的所作所为仍旧不如人意……

 

可以发现,有效沟通才是维持幸福的精髓。


那么面对自己最亲密的人,我们如何去做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呢?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就自然流露。也就是说,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都已经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要让家庭充满爱,提升家人的幸福感,就在于用NVC(即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建立联系,让关爱成为现实。

 

书中介绍了NVC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马歇尔·卢森堡认为,专注于这4点,并努力做到,爱就能融入生活。




第一,学会观察,留意发生了什么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一般来讲,发生争吵的原因常来自于人的道德评判,而道德评判就是人们用自己的道德标准主观地去评价别人。而表达事实的好处就是不引起反驳,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让人无法辩驳的。

 

作家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说,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亲人之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


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不要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沟通才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就像小时候,我被父母批评之后,总喜欢躲在房间静一静,然而他们每次看到我这种行为,就认为我的认错态度不端正,觉得我这么做是不对的。


其实这种观点就是因为价值观和需要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评判而非事实。

 

如果他们认为我的表现不好,直接说出我认错后的种种行为:


如做错事后造成的具体后果、用力地摔门、道歉时的表情等等,先不加以自己的评判,这样我也可以很冷静地去了解和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有哪里不妥。

 

但如果把事实和评判混在一起去说,对方更容易听到的是批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才会反驳你两句。

 

所以结果就是新一轮的教训没完没了,而我的内心则会愈发抵触。这样下去,不但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达不到父母想要的教育效果。

 

而那位外国父亲,他在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孩子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就是“你生气了,但是生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气。”

 

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只是说出对方所做的事情,表达自己观察结果,这样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




第二,表达感受而非想法

 

马歇尔·卢森堡认为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能让沟通更加顺畅,也有助于你疏导情绪,但是表达感受的重点在于,我们要学会区分想法与感受。

 

前段时间,双双打来电话说自己要疯了,儿子和丈夫没一个让她省心的。

 

原来双双的儿子最近在学习打击乐器,五岁的小孩儿正是处于跃跃欲试的认知阶段,他们会对新事物无比好奇并乐于尝试,以至于他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就会玩自己的小架子鼓玩到很晚才睡。

 

双双常忍不住训斥咆哮:“小浩,你闹出的动静太大,太吵了!老公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像个石头一样?”

 

儿子点点头没有做任何改变,而一旁丈夫的反应就真得像一块石头,看着电视,一句话也不说。

 

我问双双的感受是什么,她说她觉得儿子不应该在晚上还发出这么大的声音,老公也不应该一直坐在一边不管。我提示她,虽然她用到 “觉得”这个词语,但是她表达的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双双想了想说:“我觉得晚上太吵了会影响到邻居,而且我老公每次下班都是坐在一旁看电视,闷声不响。”我告诉她这还是看法,并不是感受。

 

最后她想了想,才说:“我很生气也很伤心,还会感到心烦意乱。”


我说:“那你是不是希望儿子可以在晚上玩一些其他安静点的游戏,而你老公能帮你管一管儿子呢?”听到这话,双双表示认同。

 

因为我们的感受是由心发出的,是感性的,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同理心,不会制造冲突;而看法则是从人的大脑思维发出的,是理性的,尤其是你给对方贴了标签以后,就会引起对方本能地抗拒和反驳。


这就造成没必要的麻烦,甚至引起冲突,而且是无效沟通。

 

不要去说“我觉得……”而是去说自己是否开心、喜悦、害怕、生气、受伤等。

 

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样对方才能更好的体会,就像换位思考一样,可以拉近你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让你们的心离得更近。



 

第三,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在沟通中,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记住,这里的需要是一种内在需要,例如想要被关心、被尊重、被认可等等。

 

就像我们第二点所提到的感受,其实都是由自己的需要造成的,而不是对方的行为造成的。

 

电视剧《GO Back夫妇》里,当妻子因为母亲去世痛哭时,同样悲伤的丈夫把自己假装成开心的样子去逗乐她,只在妻子看不见时默默难过流泪。

 

最后妻子提出离婚,她十分难过地指责丈夫不爱自己。丈夫崩溃着答应,他实在不懂自己做了这么多,为何妻子一点也感受不到。

 

直到他们穿越回到过去,妻子遇到困难被别人解救,丈夫知道后说:“离婚时你说的对,亏我还以为自己一直在一旁守护你来着。”

 

看着自己深爱过的人,妻子说:


“谁让你守护我啊?不是守护我,就是陪在旁边就好了啊。不是要把我养活,而是和我一起养活这个家。


如果我哭了,你就陪我一起哭,而不是在我最伤心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对于当时那样伤心的我,你为什么那么轻松,显得我的伤心很渺小。从那时起,我们的关系开始出现问题。”

 

听完这番话,丈夫才明白自己的妻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说:“我是想让你开心来着,我不想让你哭泣,只想让你幸福得一直开心地笑。”而这时的妻子也才明白,丈夫的爱从未消失过。

 

有些事情你不说,别人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即使对方做了再多,你也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产生效果相反的误解。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会引发多少无谓的遗憾。

 

温·卡维林曾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例如在生活中,面对丈夫晚归的情况,可以说“你无法准时回家吃晚饭,我很难过,因为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像这样去说明事实、感受和导致感受产生的需要,我们的心理就能表达得很清楚,也不会发生争吵。

 

在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常常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在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时,我们得到的也很可能会是相应的指责。


所以,坦诚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不是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去批评别人

 

毕竟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需要,那别人可能更不会,只有直接说出来,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第四,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

 

朋友小云吐槽说,她告诉自己的丈夫不要总是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结果没过几天她丈夫告诉她,自己跑去报名了一个健身班。


一边的丈夫沾沾自喜地求表扬,而小云却快要被丈夫的脑回路气疯了。

 

我问小云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她想了想说:“我希望他每周末能在家陪陪我。”后来,当她像这样直接告诉丈夫时,两人再也没有因此而产生隔阂。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时,可以直接沟通,这样效果才会好。在沟通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越具体越好,这样才有可操作性。

 

如果我们的意思模糊不清,对方其实是很难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也就很难获得积极的回应。同时还要明确自己的谈话目的,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为了一时发泄情绪,而偏离自己的谈话目标。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家庭里,我们常习惯于把照顾家人当作自己的最高职责,所以总是倾向于忽视自己的真正需要,在表达自己的请求时总是用委婉的、拐弯抹角的形式。


事实上,幸福的家庭,离不开彼此的坦诚和沟通,因为没人住在你心里,没人拥有上帝视角。

 

正如《大话西游》里唐僧的至理名言:你想要就和我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原则。


但是当家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很多事情都在熟悉和平稳中变得理所当然,我们尤其喜欢把那些“没有说出口但想着对方一定会懂”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可家人又不是福尔摩斯,生活也从来都不是猜谜游戏。

 

非暴力沟通可以让家庭关系变得稳定,可以让现实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沟通顺畅,对于增进感情、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很喜欢德鲁克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必须知道对谁说,必须知道怎么说。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不同个性的家人。

 

运用语言的力量,培育家人的尊重、关注与爱,让家庭的幸福感提升,让亲密的人更亲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一木,富书签约作者,90后吃货妹子,教育工作者。精分双子座一枚,喜欢读书,更喜欢尝试一切有趣的事。人生目标是写走心的文字,做温暖的人,微博@一木EMU。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